一种微生物,或能彻底阻止疟疾感染|环球科学要闻
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20-11-09 03:27
- 最新
- 精选
- 区块链
- 汽车
- 创意科技
- 媒体达人
- 电影音乐
- 娱乐休闲
- 生活旅行
- 学习工具
- 历史读书
- 金融理财
- 美食菜谱
一种微生物,或能彻底阻止疟疾感染 | 环球科学要闻
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
周一至周五
第一时间掌握
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
· 微生物学 ·
一种微生物,或能彻底阻止疟疾感染
英国和肯尼亚的联合团队发现了一种微生物,能阻止蚊子感染疟疾,进而切断疟疾传播至人体的途径。他们在维多利亚湖边收集并研究一种按蚊时,发现一种微孢子虫(Microsporidia MB)可以保护蚊子不受感染。研究人员表示,微孢子虫是一类寄生的真菌,在他们的研究中,5%的蚊子体内含有这种共生体。微孢子虫可以帮助蚊子的免疫系统准备就绪,以应对感染。目前,研究人员正考虑通过感染雄蚊等方式,让该区域内更多蚊子获得对疟疾的抵抗力。相关研究发表于《自然·通讯》。
· 微生物学 ·
生命可以在纯氢气氛中生存
在搜寻地外生命时,科学家往往会关注那些氧气含量充足的行星。而一项发表于《自然·天文学》的研究却首次发现,微生物可以在100%的氢气氛中生存繁殖。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分别将培养的大肠杆菌和酵母暴露在100%的氢气氛下,发现二者可以正常繁殖,只是繁殖速度比在空气中慢。由于质量大于地球的岩质系外行星可以在其大气中保持大量氢气,因此这一发现拓宽了可能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范围,表明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或许比之前认为的更加丰富。
· 古生物学 ·
植物生殖方式演化的关键中间步骤
图片来源:Andrew Leslie
在泥盆纪时期,陆地植物从苔藓演化成了复杂的森林群落。最近,在一项发表于《当代生物学》的研究中,科学家发现的古代植物化石,有助于解释植物如何演化出各种类型的孢子或种子。研究发现,这些化石样本属于一种草本植物(herbaceous barinophytes),它们与石松类植物具有亲缘关系,出现在泥盆纪早期(大约4亿年前),是跨越栖息地传播的先驱陆地植物。这种植物能产生一系列大小的孢子,直径为70~200微米,开始出现孢子异型。这也解释了后续各种植物如何演化不同类型的种子。
· 基因工程 ·
利用合成基因组学平台重建新型冠状病毒
一项发表于《自然》的最新研究,揭示了一种快速合成新型冠状病毒(SARS-CoV-2)的方法。基于酵母的合成基因组学平台,研究人员将12个合成的病毒基因组片段和2个来自感染者病毒样本的DNA片段,采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拼接并重建了这种病毒。在完成病毒基因片段的拼接后,他们通过优化合成病毒产生的病毒克隆,在一周后,获得了与患者样品中的病毒基因组极为相似的合成病毒基因组。这一技术将能帮助医护人员对突发性的病毒疫情快速做出反应,有助于加快诊断、治疗和疫苗开发的进程。
· 微生物学 ·
从岩石中提取水分的微生物
图片来源:David Kisailus / UCI
拟甲色球藻(Chroococcidiopsis)等某些蓝藻能在极端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生存。近日,一篇发表于《美国科学院院报》的论文,揭示了这些蓝藻是如何从岩石中提取水分的。研究人员通过从沙漠采集、分析含有拟甲色球藻的石膏岩(水合硫酸钙矿物质),发现这种微生物可以使石膏岩发生相变,转变为脱水的硬石膏。只有当环境极为干燥时,拟甲色球藻才会分泌含酸的生物膜,并钻进石膏岩中获取水份。这种独特的获取水分的方法,或能使生物在火星等环境中存活。
· 环境 ·
50年后,至少20亿人将面临不宜居住的高温
在一项发表于《美国科学院院刊》的研究中,一支国际研究团队模拟了人类未来的居住环境。模型指出,到2070年,全球将有20亿~35亿人面临不宜居住的极端高温环境,这样的环境是人类文明史中从未经历过的。这些人多为难以承担空调费用的穷人,而具体数字,则取决于此后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速度以及全球人口增长情况。
· 新冠病毒 ·
《柳叶刀》回应“卡介苗减轻新冠影响”
卡介苗是用于预防肺结核的疫苗,由于其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,因此也被考虑用于增强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体的抵抗力。对此,《柳叶刀》刊发通讯文章表示,虽然一些证据表明卡介苗或许有效,但人们仍需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,即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是否有效,而在此之前,不应随意使用卡介苗。
· 新冠疫情 ·
封面图:冈比亚按蚊(摄影:Hareem)
文:吴非、石云雷、曾欣欣、朱奕宁
在看
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
前往“发现”-“看一看”浏览“朋友在看”
看一看入口已关闭
在“设置”-“通用”-“发现页管理”打开“看一看”入口
我知道了
已发送
取消
发送到看一看发送
一种微生物,或能彻底阻止疟疾感染 | 环球科学要闻
字
发送中
微信扫一扫
使用小程序
取消 允许
取消 允许
微信版本过低
当前微信版本不支持该功能,请升级至最新版本。
我知道了 前往更新
确定删除回复吗?
取消 删除
知道了
长按识别前往小程序
本站仅按申请收录文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如若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
觉得不错,分享给更多人看到
区块链是什么?
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 微信二维码
分享这篇文章
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 最新文章
一种微生物,或能彻底阻止疟疾感染 | 环球科学要闻
最丑哺乳动物的奇葩特性:不得癌症、或不衰老,但呼吸新鲜空气会发疯
荐号 | 是什么让我们忍不住刷微信?
银河系中可能首次出现神秘射电信号 | 环球科学要闻
宇宙远不止3个空间维度,而我们生活在高维宇宙的一张膜上?
即使被它淹没也不会窒息,这是什么神奇液体?
宅家看电视,谨防“坐”出心脏病;一种古老数学方法正破解时间谜团 | 本周论文推荐
将泰坦星改造为生命家园,可行吗?
在无尽黑暗的巨型黑洞周围,捕捉比银河系更亮的宇宙“焰火” | 科学GIF
预防下一场大流行,不能只盯着蝙蝠
(function(){ var bp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 var curProtocol = window.location.protocol.split(':')[0]; if (curProtocol === 'https') { bp.src = 'https://zz.bdstatic.com/linksubmit/push.js'; } else { bp.src = 'http://push.zhanzhang.baidu.com/push.js'; } 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bp, s); })(); (function(){ var src = (document.location.protocol == "http:") ? "http://js.passport.qihucdn.com/11.0.1.js?ba34c9f41d18b62312e960833b3cb4ae":"https://jspassport.ssl.qhimg.com/11.0.1.js?ba34c9f41d18b62312e960833b3cb4ae"; document.write(''); })(); (function(){ $("img").lazyload({ effect: "fadeIn", threshold: 200, }); })();